资料搜索

丛林制度


佛陀当年在印度到处讲学,与一千二百五十五位弟子并没有固定居处,每天日中一食,树下一宿。一直到佛法传入中国,出家眾才开始有固定的居处。这主要是随顺印度、中国两地民风习俗不同的原因。

    在古印度,宗教非常发达。社会上对托钵的修行者非常尊重,欢喜恭敬供养。佛教传到中国以后,中国民俗认為托钵是要饭的乞丐,在社会上最受人轻贱。而佛教是接受中国帝王的迎请而来,是皇帝的贵宾,以后又成為帝王师,哪有上街讨饭之理!所以佛教中国化,出家眾不再施行托钵制度,居住於皇帝敕建的寺院,生活改善许多,不再那麼辛苦。



唐朝时,寺院发展成丛林,丛林就是佛教大学。「马祖建丛林,百丈立清规」,这是佛教教学的制度化。不像过去是私人、私塾互相传授的方式,规模很小。在马祖大师建立丛林制度,百丈大师草拟了丛林所有的规矩后,中国佛教走上制度化,完全变成大规模的学校,许多丛林成為专科大学,这是中国佛教的特色之一。

    丛林的教学、讲学、教材、教法,无一不是最高的艺术境界。无论是雕塑、建筑、音乐、美术等各方面,都圆满表达了真善美慧的内涵。非常可惜的是,到今天这许多非常美善的教学,都已失传了。

相关热词搜索:丛林 制度

上一篇:寺庙起源
下一篇:最后一页